5月11日晚上7点半,由图书馆和文化传播学院共同发起开展的本学期“尚美读吧”第十周读书沙龙在图书馆四楼的“尚美读吧”活动室如期举行。这次程春梅老师带领我们分享讨论的文学经典作品是梭罗的《瓦尔登湖》和曹雪芹的《红楼梦》。
魏笑同学的主题发言围绕《瓦尔登湖》展开。她说自己正在读这本名著,可是非常困扰的问题就是这本书读得她很痛苦,没有办法去深读,自己更喜欢的是那些具有故事情节的书籍,比如大冰的书《乖,摸摸头》,故事情节很丰富。的确,大冰所记叙的生活是令人向往的,虽然知道大冰的书所讲的生活跟自己有距离,身为大学生的我们无法去实现大冰的那种生活,但是仍然会忍不住去想象。虽然我们也会质疑大冰先生或是三毛女士在他们的书中所描写的故事是否真实发生,但无论如何阅读他们的书都会给我们一场视觉盛宴,也很受感动。为什么更为经典的《瓦尔登湖》却无法让我们共鸣?我们会把它作为一种学习的材料,为什么无法产生阅读享受?
曹珊同学认为我们对很多名著望而生畏,一是因为我们自身原因,心情浮躁才读不下去;二是名著原因,并不是说名著本身不好,也不是说自身不好,而是说名著与自己所喜好的不同,为什么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阅读呢?难道因为是名著就必须都去痛苦地读吗?我们也不是不读书,我们可以按照自己的趣味选择书籍去进行阅读。曹珊同学近日在阅读余华先生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很感动,她认为余华的确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当代作家。
展婷婷同学说自己曾经看过很多书,但大多是进行碎片化阅读,大部头的经典名著实在没有办法去深读。王茜茜同学讲述自己对名著《红楼梦》的了解过程也是从小跟着妈妈断断续续看电视,印象并不深刻,她很不理解为什么只有初中文化的妈妈却能抱着大部头的《红楼梦》读得津津有味,自己都上大学了为什么反而不如妈妈理解更深?
经典阅读到底如何展开?如何认识文学经典的价值?很多同学在讨论中都有不同程度的畏难情绪。程春梅老师并没有对大家的牢骚进行批评,但是她也没有表示赞同,而是跟大家一起讨论,为什么今天在互联网新媒体时代我们阅读文学经典很容易了,随时随地都可以实现,却丧失了阅读的兴趣和愿望?伴随着动漫、视频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对文字的敏感度大大降低,对图片或是视频的依赖感上升,所以难以安静下来读一本厚厚的文学经典,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程老师说,就算事实如此,我们也不能纵容自己在阅读中屏蔽经典。事实上,阅读有两种,一种是消遣娱乐,读完了开心就好,就像吃一盒小点心;一种是提升自我,滋养心灵,所谓修身养性,非那些经典阅读不能实现,经典就像排骨鸡蛋,富含蛋白质。哪怕是硬着头皮,也要鼓励大家多读一些经典。我们要读懂梭罗的《瓦尔登湖》,需要了解时代背景,梭罗是林肯那个时代的人,他已经感受到了资本主义发展中物欲的力量在侵蚀着人们的精神,所以在书里重申严于律己的一种生活态度。这或许也是现在所说的佛系生活,也有一种对现代化的反思。对于名著《红楼梦》,程老师说这是一本写生活的书,在学校老师都是教给你们如何掌握知识,但很少教给你们如何去生活,如何面对生活中的人情世故,你读《红楼梦》就能读到生活在你面前展开它丰富的样子,包括其他的经典名著,都是讲人的命运人的生活,生活这部大书是我们必须要掌握的。阅读经典并不轻松,理解起来的确有难度,需要我们迎难而上,敢于去碰硬,毕竟我们不想只做一个浅薄的人,腹有诗书气自华,我们终究离不开经典的熏陶。
本期的读书沙龙活动在大家热烈的讨论中结束,留下的则是我们长久的反思。经典始终都是经典,它存在历史之中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也必将深刻影响着当代人的文化性格。推动经典在当下的传播,鼓励大家从经典中学习思考,从经典中获取生活的勇气和生命的力量,作为大学生的我们也有一份责任在肩头!
文学经典,让我们整装再出发,再来引领一场亲密的接触!

